攝影并撰文/顏子程 孫卓文 特約記者 趙佳慶
5月下旬,長白山西麓腹地突降大雨后,氣溫驟降,沈陽聯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組織的一場綜合保障訓練拉開戰幕,在復雜氣候條件下錘煉官兵全時全域保障能力。
彈藥營接到指令,前出至某高地展開,對陸軍某合成營實施補給。配置地域滿是積水和淤泥,通用型叉車和運輸車陷在泥潭中無法移動。營長當機立斷,指揮保管員迅速開動多組全地形叉車沖開淤泥,向高機動運輸車中倒運彈藥,準備運往前線。穿戴“單兵外骨骼”的彈藥保管班戰士,采取人工倒垛作業的方式配合行動,開辟出一條彈藥保障“生命線”。
“為提高惡劣條件下戰場保障能力,我們持續強化一人多崗、一專多能訓練,培養保管員跨專業多種裝備操作能力。”營長向記者介紹。
彈藥運輸隊長途機動。
彈藥運輸隊官兵奔赴戰位。
多功能工程車平整路面。
多功能全地形叉車向高機動運輸車中倒運彈藥。
油料保障與彈藥前送同步展開。裝載彈藥的運輸車自重很大,加油區域必須選擇路況穩定的點位。
儲油分隊操作無人機對配置地域實施快速偵察,第一時間將該地域路面情況和“敵情”信息發送至各保障單元。野戰加油車隱蔽機動至指定點位,避開泥淖區,為過往彈藥運輸車隊進行油料補給。
彈藥前送任務完成,車隊準備返回。此時,特情突至:車隊遭“敵”突襲,2輛運輸車受損!導調組下達批量傷員后送的命令。
多型大型裝備在淤泥中同步展開作業,野營工程機械迅速支援開辟臨時通道,重裝運輸拖車緊隨其后進入戰場,將“受損”車輛拖至后方……
由于道路過于泥濘,臨時通道難以保障救護車輛進入前線。
野戰加油車對運輸車進行油料補給。
穿戴“單兵外骨骼”裝備的戰士搬運彈藥。
醫護人員后送傷員。
重裝運輸拖車救援“戰損”車輛 。
“戰場上,傷員受傷后的第一小時被稱為搶救的黃金一小時,前線傷員的傷情不等人!車輛進不去,靠人拉肩扛也要把傷員救下來。”傷員轉運組全員出動搬運“傷員”,女護士們也穿戴上“單兵外骨骼”裝備,加入搬運隊伍。
“傷員”后送路上,因道路劇烈顛簸,救護車上的制氧機零部件發生故障。醫療裝備維修隊立即行動,利用3D打印設備制作了臨時材質的零件進行替換,制氧機繼續開始供氧。
陌生地域、復雜天候、特情敵情……這場彈藥保障行動驚心動魄,官兵不斷面臨考驗,在逼近實戰的環境中一次次打通保障堵點、突破保障瓶頸,實現戰場保障力的有效提升。
編輯/馬麗娜 學員 王龍輝